多学科联动赋能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联合多学院组建实践队赴三明尤溪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城环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4

2025年6月29日至7月2日,福建理工大学多学科联合实践队赴三明市尤溪县开展“乡村振兴·生态赋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该实践队由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共同组建,围绕古建筑保护、教育帮扶、生态治理、红色传承四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于7月2日举行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暨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古建保护:活化传统智慧,探索发展新路径

实践队首站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系统调研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融合现状。队员们观察到,当地通过“白改黑”工程改造洋桂线旅游公路,在保留青石板古道风貌的同时增设“彩虹标线”,实现了交通体系的现代升级。在石印桥商贸区、清代茶楼等核心区域,实践队重点分析了“飞凤衔书式山形布局”的设计智慧及茶楼功能分区优化案例,提出“引入研学旅游业态释放文化经济价值”的建议。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实践队成员还发现,古民居通过坐北朝南朝向、天井通风、挑檐遮阳等设计,可使室内温度较室外降低3℃以上,这一发现为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育帮扶与文化传承:科普启智润童心,古村探访续文脉

6月30日,实践队在管前小学开展“小眼睛课堂及联欢会”活动,多学院协同发力: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河小禹”团队讲解节水知识,海洋学院科普赤潮现象,管理学院“小眼睛”助学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通过绘本阅读引导思维启发,建筑学院“小土筑”团队则以建筑模型激发探索兴趣。联欢会上,福建理工大学诵读队以《做一个战士》的铿锵演绎与舞蹈社的青春律动,实现了美育对乡村孩子的深度浸润。当日下午,实践队探访书京古村,通过考察书京土堡、大楼书院及文创供销社,切身感受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红色传承与生态治理:赓续红色基因,溯源闽湖水质

7月1日,实践队师生前往闽赣苏维埃省政府旧址追忆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探寻红色精神。并在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随后,“河小禹”专项实践队分段开展闽湖水质检测:上游检测显示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自净能力良好;中游监测发现部分水域受村落生活污水影响,氨氮、总磷指标存在阶段性波动;下游结合无人机航拍与水下观测,综合提出污染物沉积防控建议。同日,队员们还赴朱子文化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传承表达方式,深化文化创新传承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校地合作:共筑实践平台,凝聚振兴合力

7月2日,福建理工大学与尤溪县举行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暨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福建理工大学多学科联合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活动。尤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邱建蓉与校团委书记鹿苗苗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校党委副书记詹松青指出,此次实践通过乡村规划、水质监测等实际行动,实现了“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尤溪县委书记周庆裕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人才与技术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此次多学科交叉暑期社会实践既为尤溪县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了相关参考,也让师生在基层一线锤炼了实践能力。广大师生将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强化实践育人功能,为地方发展与人才培养注入双重动能。